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近10年来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学术发展的梳理,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反映针灸学科在针灸基础、临床、器材、教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展示针灸学术发展的科技进步成果和亮点,分析针灸学术发展进程中的瓶颈与困难.结果表明,目前针灸研究主要存在针灸理论研究规模小、投入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经穴-脏腑相关性有待系统深入研究,穴位主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应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整体思维方法等固有规律,探索和发现针灸学术发展的新规律,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全面推进针灸学术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收集国内自近1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选取单纯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干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统计其中的选配穴依据和观察指标。通过分析认为,传统针刺治疗干眼以眼周局部、头面部临近取穴配合脏腑、经络辨证取穴的方式为主,通过刺激泪腺分泌、修复泪腺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等达到增加泪流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缓解眼部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热痹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热痹方组、高剂量热痹方组、秋水仙碱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在足底关节附近注射3%尿酸钠晶体悬液制备痛风性关节炎(GA)小鼠模型。造模后6 h,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纯净水,低、高剂量热痹方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热痹方提取物(17.82 g/kg, 35.64 g/kg),秋水仙碱组小鼠腹腔注射给予秋水仙碱溶液(0.5 mg/kg)。观察治疗前后小鼠体质量、足肿胀、热痛阈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足组织、肝脏和肾脏炎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足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实时PCR(RT-PCR)检测足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热痹方组或秋水仙碱组能显著减轻GA小鼠后爪肿胀程度(P<0.01),提高热痛耐受性(P<0.001),减少关节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且明显降低关节组织炎症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深浅睡眠结构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30例OSAHS患者,选取上廉泉、哑门、风池、迎香、列缺、隐白、照海等穴位,每次留针30min,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析治疗前后脑电图的睡眠相关指标及嗜睡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后浅睡眠%、深睡眠%有明显的改善,统计学分析显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使浅睡眠比例减少,增加深睡眠比例,调整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的效应,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拟阐释艾灸干预EAT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优甲乐组、隔附子饼灸组和温和灸组。采用碘剂和猪甲状腺球蛋白联合免疫的方法建立EAT动物模型,艾灸和西药各干预30 d。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IL-17、IL-23和IL-23R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表达。结果: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和优甲乐均能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T3下降(P0.01),血清TSH、TGAb、TPOAb浓度升高(P0.05),血清IL-17、IL-23和IL-23R蛋白的浓度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优甲乐组血清FT3升高(P0.01),TPOAb、IL-23R浓度降低(P0.05);隔附子饼灸组大鼠血清FT3升高(P0.01),血清TSH、TGAb、TPOAb、IL-17、IL-23和IL-23R浓度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表达下降(P0.05);温和灸组大鼠血清TSH、TGAb、TPOAb、IL-17和IL-23浓度降低(P0.05);血清IL-17、IL-23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IL-23R 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清中TGAb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清中IL-17、IL-23、IL-23R的浓度,甲状腺组织中IL-17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TPOAb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均能有效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改善EAT大鼠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可能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雀啄灸作为艾条悬起灸的一种临床操作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学术界展开了诸多雀啄灸方面的研究工作,探索了雀啄灸临床作用机制,扩展了雀啄灸的临床适应证。但是对于雀啄灸的源流发展,略显关注不足。文章通过文献的梳理,雀啄灸可能是于上世纪50年代由朱琏提出,分析当时前后学术背景,认为雀啄灸的出现其可能和温灸器灸、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雀啄术针法以及针灸补泻原理存在较为紧密联系。早年的雀啄灸被认定为艾灸的泻法,主要起兴奋的作用。早年的临床适应证主要是小儿疾病、晕厥、关节疼、腹痛、腹泻、胎位不正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临床适应证越来越广。结合雀啄灸本身的操作特点,开发类似的刺激仪器以代替临床人工操作,更有利于雀啄灸法在临床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中血氧饱和度的影响,评价针刺对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OSAHS患者,针刺上廉泉、风府、哑门、风池等穴位,每周治疗3~5次,治疗30次后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ODI4)、血氧饱和度<90%氧减时平均血氧饱和度、最长氧减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刺治疗OSAHS有效率23.3%.针刺后AHI、ODI4明显减少(P<0.01);LSaO2明显升高(P<0.01),MSaO2、血氧饱和度<90%氧减时平均血氧饱和度升高(P<0.05);最长氧减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针刺方法对OSAHS产生干预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缺氧程度.针刺可成为改善OSAHS患者缺氧状况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灸补肾温阳法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225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灸取气海,关元,水道,命门,肾俞,气海俞等穴治疗,结果近期治愈65例(28.9%),显效76例(33.8%),有效59例(26.2%),无效25例(11.1%),总有效率为88.9%,其中尿频,尿急,小腹坠胀,排尿不尽等症状和对生活质量评估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国内外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热度攀升,科技部2次立项的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阐明了多项灸法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灸法研究重大创新,推动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实践,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简述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研究概况,并总结出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效应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慢性萎缩...  相似文献   
10.
目前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缺乏理想手段,而艾灸治疗该病显示出独特优势,但其起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代谢组学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方法,与艾灸的整体性调节效应相契合。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将代谢组学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可行性。笔者认为可以从探索艾灸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规律以及通过临床与动物实验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相关代谢物谱或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等方面着手,探讨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于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旨在为揭示其调控机制及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